当前位置:C++技术网 > 精选软件 > SetTextAlign设置文本对齐方式:2 垂直方向对齐方式的深入理解分析

SetTextAlign设置文本对齐方式:2 垂直方向对齐方式的深入理解分析

更新时间:2015-12-07 19:11:47浏览次数:1+次

    在《SetTextAlign设置文本对齐方式1:水平对齐的右对齐理解误区分析》中,我已经讲解了文字水平的理解误区。为了完整,就再分析一下垂直对齐方面的问题。而垂直对齐又涉及到基线对齐,为了更清楚的讲解,所以先写了字体高度结构的分析文章,请阅读《字体的高度组成结构图解以及编程中获取字体高度信息代码实现》。这样你对字体高度结构组成有了清晰的了解,也就知道了基线是什么回事。这样再理解基线对齐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。
    垂直对齐方式有顶对齐、底对齐和基线对齐,看下图:
    SetTextAlign垂直方向对齐
    文字输出在垂直方向上的起始坐标就是TextOut函数的第三个参数指定的。底对齐指的是输出的位置是从y坐标之上,文字的底部和y相同。顶对齐就是文字的顶部和y坐标相同且向下显示文字。基线对齐则是字体的基线位置和y坐标一致,且向上显示文字。
    我们先再看看效果图,如下:
   
    我在y坐标处画了一条白线,这样你可以清晰的看到三种垂直对齐方式的样子了。我们同时发现,默认的垂直对齐方式是顶对齐的哦。
    其实有了水平对齐方式的理解,垂直对齐的就不难了。垂直对齐在排版软件中你也感受不直观,所以理解这个也不难接受。
    而以前我们对垂直对齐的理解是一行中多个字符串的对齐方法,实际上,对齐都是相对于输出的坐标的,与其他字符串无关。而这个错觉就来自于排版软件,我们编程学习一定要绕开排版软件的概念。排版软件的对齐方式是以视觉的感受作为基础,而编程中的对齐方式则是计算机内部的实现。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差异而排斥排版软件的概念。事实上,我们应该对这两者的差异的来源做理性的理解。
    排版软件做出来是给人用的,以人的视觉为根据的排版。我们学习编程的排版也正是要实现排版软件。然而如果我们对排版软件的概念和编程的对齐概念混淆的话,就不能很好的实现排版功能,甚至根本就无从下手。只有深刻体会到编程中的对齐方式,你才可以精确的实现排版软件的标准。
    你可以看到,垂直居中对齐这里根本就没有,而排版软件里有,实际上就是基于编程中的对齐方式的自定义的实现了。也就是可以根据字体的高度取到中间高度值,然后调整顶对齐到居中对齐的值即可实现。这个没有直接的实现,然而你对此了解很清楚的话,实现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

    像这种概念的差异,即生活中得到的概念和编程中的概念不一样,我们是要编程中的技术实现生活中使用的标准。这也是我们学这个知识的原因,我们学了要用,用的地方就是让我们误解的排版软件哦。

    测试的完整代码如下:


#include "windows.h"
#include <tchar.h>
// - 项目是Unicode字符集
LRESULT CALLBACK WinProc(HWND hwnd,UINT message,WPARAM wParam,LPARAM lParam)
{
    HDC hdc;
    PAINTSTRUCT ps;
    TCHAR szStr1[]=_T("默认垂直对齐");
    TCHAR szStr2[]=_T("顶对齐文字");
    TCHAR szStr3[]=_T("底对齐文字");
    TCHAR szStr4[]=_T("基线对齐文字");
    TEXTMETRIC tm;
    int i;
    switch (message)
    {
     case WM_PAINT:
         hdc = BeginPaint(hwnd,&ps);
         GetTextMetrics(hdc,&tm);
         i = tm.tmInternalLeading;
         SetBkMode(hdc,TRANSPARENT);
         TextOut(hdc,0,50,szStr1,lstrlen(szStr1));// - 默认对齐文字
         SetTextAlign(hdc,TA_TOP);//-设置顶对齐
         TextOut(hdc,100,50,szStr2,lstrlen(szStr2));// - 顶对齐文字
 
         SetTextAlign(hdc,TA_BOTTOM);// - 设置底对齐
         TextOut(hdc,100,50,szStr3,lstrlen(szStr3));// - 底对齐文字
         SetTextAlign(hdc,TA_BASELINE);//- 设置基线对齐
         TextOut(hdc,200,50,szStr4,lstrlen(szStr4));// -基线对齐文字
         EndPaint(hwnd,&ps);
        return 0;
     case WM_DESTROY:
         PostQuitMessage(0);
         return 0;
     default:
         return DefWindowProc(hwnd, message, wParam, lParam);
    }
}
int WINAPI WinMain(HINSTANCE hInstance,HINSTANCE hPrev,LPSTR lpCmd,int iShow)
{
    TCHAR ClassName[] = _T("MyClass");
    TCHAR title1[] = _T("C++技术网http://www.cjjjs.com");
    WNDCLASS wndClass;
    wndClass.cbClsExtra=0;
    wndClass.cbWndExtra=0;
    wndClass.hbrBackground= (HBRUSH)GetStockObject(GRAY_BRUSH);
    wndClass.hCursor=LoadCursor(NULL,IDC_ARROW);
    wndClass.hIcon=LoadIcon(NULL,IDI_APPLICATION);
    wndClass.hInstance = hInstance;
    wndClass.lpfnWndProc = WinProc;
    wndClass.lpszClassName = ClassName;
    wndClass.lpszMenuName=NULL;
    wndClass.style=CS_HREDRAW|CS_VREDRAW;

    if(!RegisterClass(&wndClass))
    {
        return 0;
    }

    HWND hwnd = CreateWindow(ClassName,title1,WS_OVERLAPPEDWINDOW,0,0,440,400,NULL,NULL,hInstance,NULL);
    ShowWindow(hwnd,SW_SHOWNORMAL);

    MSG msg;
    while (GetMessage(&msg,NULL,0,0))
    {
        TranslateMessage(&msg);
        DispatchMessage(&msg);
    }
    return msg.wParam;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