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C++技术网 > 精选软件 > GDI中多边形区域的创建讲解和代码实现

GDI中多边形区域的创建讲解和代码实现

更新时间:2016-01-23 15:07:05浏览次数:1+次

     之前在学习多边形绘制的时候,没有认真的绘制过一个多边形。对于多边形的绘制,心里还是感觉挺恐怖的,因为多边形需要的点太多了,不好确定。所以也没有真正去尝试确定这些点的坐标。
    实际上,绘制多边形是很容易的。麻烦的就是点的坐标的确定。而多边形区域也要绘制多边形的。没办法,那就来尝试绘制一个多边形吧。这个有点考验耐心和细心了。
    最直接想到的就是拿一张纸,自己画出要画的多边形,然后画坐标,确定各个顶点的坐标,然后列出一系列顶点的坐标。然而这种方式太原始了,如果不用尺子,画不标准,最终得到的图案就会很丑。这样也就打击了自己的信心了。我就是这么被打击过的。
    那么用尺子,感觉还是挺麻烦,人懒了没办法,就没有这么去做。还有,一些多边形要想画出来,本身也是要费不少功夫的。不会画画的人,压根就画不出标准的多边形。当然,我这里说的是纸上!
    以上的方法,绝逼会严重打击程序员的信心和兴趣。而绘制多边形就是要做这么繁琐的事情。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?有!必须有!就是用画图板咯!

    在画图板有一些基本的多边形工具,可以直接画出来。画出来后,再在多边形上画坐标,这样就可以轻松的确定多个顶点的坐标了。我在画图板确定顶点的效果图如下:

在画图板上确定多边形的顶点

【在画图板上确定多边形的顶点】
    先用多边形画出来,如果要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比例都是标准的,按住Shift键。画好多边形后,然后用直线描边画坐标,然后标好坐标刻度,然后就挨个的列出顶点的坐标。列顶点的坐标按照一个方向,一直到再次遇到起点顶点为止。
    我在图中加粗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坐标值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。如果你最后一个坐标和第一个坐标不相同,系统会将最后一个点与起始点连接,形成一个闭合的区域。
    那么我们得到一系列的顶点坐标之后,我们使用多边形区域创建函数CreatePolygonRgn来创建多边形区域。我们要事先将一系列的顶点,按照顺序存入POINT数组,然后将这个数组传给CreatePolygonRgn函数即可。然后我们使用FillRgn填充一下区域即可。
    CreatePolygonRgn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坐标数组的起始地址,传入数组名即可。第二个参数为数组中存储的顶点的个数。你传入几个顶点,函数就用几个顶点,多余的顶点不使用。如果数组中的所有点都是要使用的,那么你可以使用下面的语句自动计算点的个数:
sizeof(pt)/sizeof(pt[0])
    sizeof(pt)得到数组总大小,sizeof(pt[0])得到数组中一个点的大小,从而就可以得到点数。这样就省的再去数点的个数了。
    CreatePolygonRgn函数的第三个参数为填充多边形的模式,取值为ALTERNATE或WINDING。填充效果你可以在代码中调试观察。对于本文的图案,两种填充效果是一样的。具体的区别,请参考MSDN。

    那么我们程序的绘制多边形区域和填充多边形区域的效果图如下:

绘制和填充多边形区域的效果图

【绘制和填充多边形区域的效果图】
下面是完整的代码:
#include "windows.h"
#include <tchar.h>
TCHAR txt[100]=_T("C++技术网http://www.cjjjs.com");

// - 项目是Unicode字符集
LRESULT CALLBACK WinProc(HWND hwnd,UINT message,WPARAM wParam,LPARAM lParam)
{
    HDC hdc;
    PAINTSTRUCT ps;
    static POINT pt[]={100,50,200,50,170,100,200,150,100,150,130,100};
    //static POINT pt[]={40,100,80,100,100,50,120,100,160,100,140,150,160,200,120,200,100,250,80,200,40,200,60,150};
    switch (message)
    {
        case WM_PAINT: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hdc = BeginPaint(hwnd,&ps);
                HRGN hEllipRgn = CreatePolygonRgn(pt,sizeof(pt)/sizeof(pt[0]),ALTERNATE);
                FillRgn(hdc,hEllipRgn,(HBRUSH)GetStockObject(LTGRAY_BRUSH));
                EndPaint(hwnd,&ps);
                DeleteObject(hEllipRgn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return 0;
        case WM_DESTROY:

            PostQuitMessage(0);
            return 0;
        default:
        break;//跳出到默认处理
    }
    return DefWindowProc(hwnd, message, wParam, lParam);
}

int WINAPI WinMain(HINSTANCE hInstance,HINSTANCE hPrev,LPSTR lpCmd,int iShow)
{
    TCHAR ClassName[] = _T("MyClass");
    TCHAR title1[] = _T("C++技术网http://www.cjjjs.com");
    WNDCLASS wndClass;
    wndClass.cbClsExtra=0;
    wndClass.cbWndExtra=0;
    wndClass.hbrBackground= (HBRUSH)GetStockObject(WHITE_BRUSH);
    wndClass.hCursor=LoadCursor(NULL,IDC_ARROW);
    wndClass.hIcon=LoadIcon(NULL,IDI_APPLICATION);
    wndClass.hInstance = hInstance;
    wndClass.lpfnWndProc = WinProc;
    wndClass.lpszClassName = ClassName;
    wndClass.lpszMenuName=NULL;
    wndClass.style=CS_HREDRAW|CS_VREDRAW|CS_DBLCLKS;

    if(!RegisterClass(&wndClass))return 0;
    HWND hwnd = CreateWindow(ClassName,title1,WS_OVERLAPPEDWINDOW,10,100,550,400,NULL,NULL,hInstance,NULL);
    ShowWindow(hwnd,SW_SHOWNORMAL);

    MSG msg;
    while (GetMessage(&msg,NULL,0,0))
    {
        TranslateMessage(&msg);
        DispatchMessage(&msg);
    }
    return msg.wParam;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