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C++技术网 > 资讯 > 张泽松义教编程 筑科普“天梯”

张泽松义教编程 筑科普“天梯”

更新时间:2016-04-10 20:31:07浏览次数:1+次

  一个周末下午,西九龙一所社企的课室座无虚席,携同幼子的主妇、打扮光鲜的白领、衣着斯文的学生,聚精会神望着同款新型号手提电脑,依着年轻讲者的指示,嘀嘀哒哒对荧幕左拉右按,一步步学习制作一幅简单动画圣诞贺卡,遇到疑问或跟不上时,身旁穿着同款T恤的十来二十岁年轻人上前提点。

  一小时课堂匆匆过去,众学员离开时,纷纷向Dr.Ray道谢,连称课堂“好有意义”、“原来并非想像中难!”陪同初中儿子的父母直言,儿子学懂写程式,渐对电脑产生兴趣,已不再沉迷打游戏机。

编码训练逻辑解难能力

  他们都是“Hour of Code”一小时免费程式编码课堂的参加者,推动者是城大电子工程学系副教授张泽松(Dr.Ray),协助他的义工主要是城大的CityU Apps Lab的学生。“Hour of Code”已举办将近一年半,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六和日举行,每班约20至30人,至今接触超过100学员,有首批结业的中学生更主动成为义务助教。

Dr.Ray认为,学习Coding好处不少,小学开始学习效果更好,除可训练逻辑思考和解难能力,轻易把事情化繁为简,亦可解决日常生活中科技小难题,“最近WhatsApp程式的update,食晒iPhone空间,但识得Coding就唔会惊,知道咩方法解决”。

科技发展就是一路向前

  他坚信,科普教育对这世代而言是必须的,例如医生开药单、银行家计数,环球大势中各行各业人士,工作生活都要接触到科技,即使是绘画和音乐等艺术,懂程式编码亦可引发更多创意。电脑程式万变不离其宗,懂得程式编码就如学识最新科技语言,总有用得着的时候,“经济会有周期起跌,但科技是不会走回头路,只会一路向前!”

教育公众是漫长的工作,在港推行科普教育的路仍很漫长。有人称向上流动不足,又有人称初中时成绩不佳,Dr.Ray认为科普教育不足的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和老师观念根深蒂固,没有大力推介学生高中选修电脑科目,他亦因此觉得应该多做事,令公众认识电子工程,“最直接是试过后,将来起码不会阻止。”

  他指出,很多电脑资质高的学生,高中至大学都没有再选读电脑科,“有个女仔之前在我(电脑)工程班考第一,问她将来会否继续读下去?她说不会,因为爸妈不支持”,同时选修电脑科技的学生,却不一定最想读电脑科,也有中小学对科技甚有兴趣的学生,在大学找不到对应的科目,这些事不禁令他唏嘘慨叹。

助300基层童学电脑语言

  值得高兴的是,“Hour of Code”过去一年来报名人数节节上升,时至今日已有大企业愿意赞助手提电脑。Dr.Ray强调,坚持免费模式十分重要,才不致令活动变质为业馀进修,场地不成问题,亦吸引一班愿意付出私人时间的老师默默耕耘,以及他的城大学生义务协助。

  他提到,单是去年,团队令300名低收入家庭儿童学识电脑语言,并培育他们相关兴趣。

  “我有个信念,经常觉得唔知听日发生咩事,好想每日都尽量做到最好”,他称,近年听到很多人认同香港科技发展慢,“每个人都话好慢好慢,但有几多人出来做啲嘢,都系演讲、倾的阶段,不如我地自己倾、自己做,谂啲方法,我唔介意行最前。”策马加鞭的Dr.Ray有一个愿望,每个香港市民无分年龄,每逢六、日,只要想学写Code,香港任何一个地方都可免费直接参与到。

一小时一课 社企课室举行

  Hour of Code活动源自美国Code.org,是一项全球推动科普教育的运动,让学生以一小时的时间接触电脑程式编码,据hourofcode.com官方网站的统计,全球180个国家或地区已举行19万个同类活动,学生是由四岁至104岁的人士,教材超过40种语言。本港现时的Hour of Code活动,主要是逢月的第四周的星期六、日,每日两节在社企的课室举行,鼓励参加者需自备电脑,但部分手提电脑获电脑公司赞助。

  他认为,虽然过去一年香港学生科技工作机会多,大学多了人选修,但他认为在中小学的资讯空间仍然不够。他以自己中学的母校为例,全校1000个学生,高中ICT(信息通信技术)科仍开不成班,该校家教会主席对他说,其儿子初中时电脑科名列前茅,但最后都没有选修电脑科目。

马会逾二亿推四年计划

  他说,香港大部分小学的电脑科以35分钟为一课,有些学校行得较前,以一小时为一课,但他估计愿花时间教Coding的学校少于100间。反观英国、芬兰等欧洲国家,已将电脑科变成教Coding的科目。庆幸的是,Dr.Ray透露自小教授程式编码概念,已获得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注意,近期已拨款逾二亿元,推行为期四年的小学程式编码教育计划(Coding Education for Primary Schools),算是踏出成功一步。

  Dr.Ray指出,Code.org资金来源自比尔盖茨的基金,投资以千万美元起。在香港,他认为要推动首先是要建立团队,“让想教Coding的人,见到想学Coding的人”,继而寻求民间青年、长者团体合作,以至商业机构赞助,而且要坚持免费兴趣班的模式才能持续运作。当人才库渐渐建立,就加班“高级组”,分享较深入的程式编写。

  他与Hour of Code团队有一个愿景,就是小学至初中孩子参加活动后,愿意回来担任义务助教,帮助更多比他们年长的“学弟、学妹”,过程得以提升兴趣和自信,将来在高中和大学选修电脑,长大后成为义务导师,启蒙更多市民。